文章目录[隐藏]
机电设计毕业论文:饮料灌装机的PLC程序设计含毕业论文、PLC程序
![饮料灌装机的PLC程序设计[毕业论文+PLC程序]](https://www.chilunren.com/wp-content/uploads/2021/02/1614003096-111.jpg)
饮料灌装机的PLC程序设计[毕业论文+PLC程序]
摘 要
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了工业控制领域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在世界工业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设计者利用PLC的功能和特点设计出了一款饮料灌装生产流水线控制系统。
本课题主要用了三菱PLC,传感器,继电器等。采用PLC是用了它的自动控制能力好的特点,这样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无需有人控制。
文章刚开始介绍了PLC的相关知识,给出了PLC的定义、功能、特点及应用范围,并引申到在本系统的应用中。文章对系统中所用到的元器件的原理也做了详细介绍,在对系统设计的说明中,文章详细的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功能及其控制方法。最后对系统的软件编程及程序编辑做了说明。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饮料灌装生产流水线系统 元器件 PLC 软件系统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2
1.1 PLC的定义 2
1.2 PLC的基本组成 2
1.3 PLC的主要特点 3
1.4 PLC的功能 4
1.5 PLC的应用范围 4
第二章 元器件工作原理 5
2.1 PLC工作原理 5
2.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8
2.3 中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9
第三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10
3.1 PLC课程设计原则、方法 10
3.2 PLC常用编程元件 11
3.3 PLC软件使用 13
第四章 饮料罐装设备的PLC控制设计 18
4.1 控制系统分析 18
4.2 I/O端口分配 18
4.3 梯形图 18
4.4语句表 21
第五章 程序调试 22
5.1 调试方法 22
5.2 调试过程 23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绪 论
一、 课题研究背景
几年前。自动化技术只占包装机械设计的30%,现在已占50%以上,大量使用了微电脑设计和机电一体化控制。提高包装机械自动化程度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生产率:二是为了提高设备的柔性和灵活性;三是为了提高包装机械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
本设计的目的是利用“PLC”技术平台自主开发创新,将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技术有机结合,构成实用的饮料灌装生产线模拟系统。
二、课题研究内容
饮料灌装生产流水线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1)系统通过开关设定为自动操作模式,一旦启动,则传送带的驱动电机启动并一直保持到停止开关动作或灌装设备下的传感器检测到一个瓶子时停止;瓶子装满饮料后,传送带驱动电机必须自动启动,并保持到又检测到一个瓶子或停止开关动作
(2)当瓶子定位在灌装设备下时,停顿1s,灌装设备开始工作,灌装过程为5s钟,灌装过程应有报警显示,5s后停止并不再显示报警;报警方式为红灯以0.5s间隔闪烁
(3)以每24瓶为一箱,记录产品箱数
(4)每隔8小时将记录产品箱数的计数器当前值转存至其他寄存器,然后对计数器自动清零,重新开始计数。
(5)可以手动对计数器清零
三、课程研究意义
通过课程的设计,使我们能够建立PLC控制系统总体的设计思路;了解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和设计方法。
软件上:更加熟悉PLC软件的应用。编程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不在象以前那样只能编一些小程序。编程思路比以前清晰,掌握更多的编程方法,能够为将来学习PLC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以前的PLC都在实验台上进行调试,做了好几次,都不知PLC如何接线很正常,太过于理论化了,很难适用应用。通过本次设计,能够真正学会PLC的接线方法。对电路的设计及连接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硬件设计中,能够接触到一些传感器及其他电子元件,在应用它们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更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程研究方法
理论部分研究以书本知识为主,把一些关于PLC、电气控制、电路分析、传感器等一系列的知识整和在一起,通过对知识的拓展来完成课程的理论部分的研究,其中有关PLC的知识占有很大的比重。系统的硬件部分是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硬件系统的设计是根据理论的要求来设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一些实际的情况。固本课程是对理论和实际的双重研究。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1.1 PLC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总之可编程控制器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它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但可编程控制器产品并不针对某一具体工业应用,在实际应用时其硬件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配置,其软件需根据控制要求进行设计编制。
具体一款FX—2N系列PLC实物如下图:
图1-1 FX—2N系列PLC实物图
1.2 PLC的基本组成
PLC的基本组成可归为四大部件:
1.中央处理单元(CPU板)——控制器的核心;
2. 输入部件 (I/O部件)——连接现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
3. 输出部件 ¬——送出PLC运算后得出的控制信息;
4. 电源部件——为PLC内部电路提供能源。
另外,还必须有编程器——将用户程序写进规定的存储器内。
PLC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PLC的基本组成框图
1.3 PLC的主要特点
一.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二.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三. 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四. 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五. 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1.4 PLC的功能
1. 逻辑控制;
2. 定时控制;
3. 计数控制;
4. 步进(顺序)控制;
5. PID 控制;
6. 数据控制,PLC 具有数据处理能力;
7. 通信和联网;
8. 其它PLC还有许多特殊功能模块,适用于各种特殊控制的要求,如定位控制模块、CRT 模块。
1.5 PLC的应用范围
目前,在国内外PLC已广泛应用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力、汽车、轻工、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行各业,随着PLC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应用类型看,PLC的应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关量逻辑控制
利用PLC最基本的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功能实现逻辑控制,可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用于单机控制、多机群控制、生产自动线控制等,例如:机床、注塑机、印刷机械、装配生产线、电镀流水线及电梯的控制等。这是PLC最基本的应用,也是PLC最广泛的应用领域。
二.运动控制
大多数PLC都有拖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这一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如对各种机床、装配机械、机器人等进行运动控制。
三.过程控制
大、中型PLC都具有多路模拟量I/O模块和PID控制功能,有的小型PLC也具有模拟量输入输出。所以PLC可实现模拟量控制,而且具有PID控制功能的PLC可构成闭环控制,用于过程控制。这一功能已广泛用于锅炉、反应堆、水处理、酿酒以及闭环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等方面。
四.数据处理
现代的PLC都具有数学运算、数据传送、转换、排序和查表等功能,可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同时可通过通信接口将这些数据传送给其它智能装置,如计算机数值控制(CNC)设备,进行处理。
第二章 元器件工作原理
2.1 PLC工作原理
一、PLC框架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对它作了如下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照易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
二、PLC的构成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三、CPU的构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四、I/O模块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开关量是指只有开和关(或1和0)两种状态的信号,模拟量是指连续变化的量。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五、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AC)。
六、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七、PLC系统的其它设备
1、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
2、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3、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用户数据,如EPROM、EEPROM写入器、条码阅读器,输入模拟量的电位器,打印机等。
PLC工作原理:
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编程控制器外观各异,但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其硬件结构都大体相同。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器件(I/O接口)、电源及编程设备几大部分组成。PLC的硬件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